特朗普的“对等关税”从今年4月9日发布之后到现在,其实始终都没有什么推进。
仅仅只有英国和美国达成了关税协议,除此之外就是中国和特朗普达成了一个框架性的“停战协议”,双方一直都没有谈完,但是似乎就在不久前,中美之间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...
落地时刻
上周四一位白宫官员表示,美国已经和中方就加快恢复对美稀土出口达成协议,特朗普也在上周三表示,美国已经和中方签署了意向协议,但是却并未透露任何细节,中方也并未透露细节,所以这份协议在外界看来,倒也颇具神秘色彩。
根据特朗普的说法,中方承诺将会取消自4月2日以来对美国实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,中国对美国所谓的“非关税反制措施”中,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稀土禁令。
中国对美国的稀土禁令可谓是相当的严厉,而且对美国从上到下的影响都非常大。
美国的汽车制造商,航空航天制造商,半导体公司,和军事承包商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,可以说这次稀土禁令,完全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。
其实从日内瓦会谈到后来的伦敦会谈,美国政府的一个核心诉求就是希望中国放宽对美国的稀土禁令限制。
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也在上周五答记者问时表示,伦敦会谈成功后,中美双方团队始终保持密切沟通,近日经批准,双方进一步确认了框架细节,中方将会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,美方则将会相应取消对华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。
根据美国商务部长路特尼克的说法,中美在5月的日内瓦会谈期间,就已经达成了贸易谅解,如今只是基于当初的框架协议,达成了一项补充性谅解。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中方显然并没有完全取消对美国的稀土限制,我国商务部的说法是“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”。
也就是说,对于美国的军事企业而言,恐怕他们的稀土“还要晚一点才能到”。
放松时间
从烈度上来说,谈判进行到这个地步,基本上就恢复到了特朗普第一任期时“边打边谈”的叙事体系内。
不同点在于,2018年-2020年时,中美之间存在一个相对巨大的实力差距,美方对我们是“予取予求”,但是中方表现则相对克制。
或者说,我们也必须克制,因为当时美国明显占据优势位置,应该说当时的我们,其实是对美做出了不少的让步。
但是在今天的格局下,我们显然要更加强硬,话术上基本变成了“你必须先如何如何,我才会考虑如何如何,否则免谈”。
从谈判结果上来说,基本的大方向已经可以确定了,那就是“稀土换科技”。
第一轮日内瓦关税谈判期间,基本上双方都已经到底线位置了,4月2日之后互加的关税暂停,在90天的窗口期到期之前,关税问题不大可能出现大的变化。
本轮谈判的核心在于关税外的“管制措施”,从目前的消息来看,美方有提出了放宽部分低端芯片出口,以换取中方解除部分稀土出口限制。
但是这是美国媒体透露的消息,我们尚且不能确定信息的真实性,因此具体的管制放松,恐怕还没有多少人知道。
比较值得关注的是,美国到底是仅打算取消近两个月内对中国新出台的乙烷,喷气发动机零部件的出口限制,还是打算放松更多对中国的技术封锁。
以及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的尺度,到底有多大?全面放开绝对是不可能的。
核心的焦点问题其实在于,在“稀土换科技”的过程中,如何实现“价值对等的互换”。当然,虽然双方此前已经达成了框架性的共识,但是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下究竟取得了多少进展,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。
从实质的收获问题上来说,美国选择和中方谈判,更大程度上还是为了“安抚市场”,安抚国内的利益集团,安抚共和党的铁票仓,同时保住面子的一种不得不做的妥协,但是我们则是属于顺着台阶往下走了一步。
显然,在现阶段双方在科技竞争,产业链安全等领域的深层次分歧其实仍未消除,美国要求对华减少供应链依赖的长期目标也没有改变,遏制我们,同时和中国实现战略性脱钩的意图仍然存在。
这次谈判,本质上只是双方的一个“阶段性缓和”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是双方“互相制衡”下的被动妥协,未来出现反复是必然的,毛主席的“论持久战”在今天的中美贸易战中,其实依然是适用的。
预料之中的反复
就在中美就稀土问题达成阶段性妥协后,美国几乎立刻就开始出现反复。当地时间6月29日,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.格雷厄姆就对美国广播公司透露,他将会提出一项全新的对俄制裁法案,特朗普总统也对这项法案表示支持。
这位参议员还威胁中国与印度,如果购买俄罗斯的能源,就等于在“支持俄罗斯的战争”,那么根据这项法案,美国将会对中印两国加征500%的关税。很显然,在俄乌冲突迟迟得不到解决的当下,白宫已经陷入了一种焦躁的情绪中,开始尝试对俄罗斯展开更为直接的威胁。
但是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罗斯来说,威胁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,中俄需要的是真正的诚意,可惜美国并不能给...这步棋也早就被中国看穿,我们一直都坚持能源来源多元化,不会轻易向美国妥协。
众和策略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线下配资-低息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